今天出版的《临沂日报》A3版要闻版面刊发临沂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全域海绵”赋能“品质城市”蝶变。
近日,经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评审,临沂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也是山东省唯一选城市。
近年来,临沂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围绕城市建设“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的蓝图精髓,加强顶层设计,以 “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蓄”为总体思路,依托中心城区“一城六河、八水绕城、河河 贯通”的滨水生态特色,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 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时代内涵。
科技赋能 强化技术保障
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漫步临沂大学校园,随处可见的海绵设施内藏“玄机”。
临沂大学校内蓄水设施建设
作为2018年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临沂大学在海绵城市建设上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制定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原则,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提高校园片区的“海绵”功能。
校园内荀卿园、刘洪园、内环路等区域,综合运用下沉绿地、雨水收集、透水铺装等设施,带动了整个临沂大学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逐渐将大学建设成为雨洪管控措施齐全、符合海绵城市技术指标要求的新型校园。
临沂市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海绵城市研发中心,联合临沂大学组建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结合我市气候、降雨、土壤、植物等实际情况和特征,以关键的场景化应用为重点,研究开发产业共性技术,取得发明专利和技术成果近30项,荣获科技奖9项,形成属地化技术体系。
临沂大学校内雨水花园建设
同时,根据海绵城市理念,临沂市大力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利用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技术,研发、生产透水砖、仿石砖、生态护坡、蓄水池、排水方涵等生态型海绵城市产品,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其中,临沂市政集团研发的一种新型卵形槽排水渠、一种新型预制集水井、一种地埋式排水管拼接用支撑装置荣获海绵城市技术专利,研制排水暗涵翻转新方法荣获“2020年度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民生所盼城市有机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对此,临沂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为契机,努力探索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临沂路子”。自2022年起,我市在兰山区富民小区、三合园小区、付屯小区西区、供销社家属院、渔业局家属院等5个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海绵提升综合改造的福利。其中,富民小区设置23处下沉式绿地、4处120立方米模块式蓄水池;三合园小区设置11处下沉式绿地、2处100立方米模块式蓄水池;付屯小区西区设置9处下沉式绿地、2处50立方米模块式蓄水池;供销社家属院设置9处下沉式绿地、1处50立方米模块式蓄水池;渔业局家属院设置14处下沉式绿地、1处50立方米模块式蓄水池。
“大雨过后,小区低洼处不积水了,附近的黑臭河道如今清澈见底,还能自净,海绵景观搭配循环用水,有颜又有品。”兰山区富民小区居民刘先生深有体会地说。
示范引领 探索实践经验
“家门口的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咱们可以舒舒服服出来遛弯了。”近日,家住青龙河花园小区的市民王大爷和老伴慢悠悠地沿河散步,植被的清新代替了污水的恶臭,干爽的步道取代了积水的坑洼。
基于自然,让河湖自主“吐纳”。在青龙河治理工程中,临沂市积极探索实践,因地制宜,沿青龙河上中下游分别设置了3座调蓄池,调蓄总容积近5万立方米。调蓄池的运行,配合其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把降水“蓄”起来,实现雨水调蓄、错峰,减少内涝形成,帮助青龙河沿岸实现80%降雨场次无溢流的目标。
临沂雕塑公园透水铺装
与此同时,临沂雕塑公园作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海绵城市工程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整个园区每年收集、回用雨水量约20万立方米,实现了防汛排涝、节水抗旱、修复水生态等目标,园区生态品质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质,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近年来,临沂市以示范项目建设为引擎,以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水体治理与修复、排水与调蓄设施等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不同类型重点内容,实施了东风东关片区、临沂雕塑公园、双岭高架路、青龙河黑臭水体整治等32个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积累了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等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形成了“群山环抱、山水共济、林田相伴、城水互融”的临沂海绵城市生态格局,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生态美,城市绿。如今,漫步临沂的大街小巷,“会呼吸”的公园、亲水生态河岸、植入海绵元素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市民对海绵城市有了真切体会,“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目标基本实现。
临沂公园内的储水湖泊
据悉,2016年以来,临沂市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全市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26.9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44%,在中心城区建成海绵城市项目739个,其中住宅建筑类360个、公共建筑类26个、道路广场类21个、综合公园绿地32个、口袋公园288个、河湖水系12个,消除内涝积水点39个,16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污水收集率稳步提升,老旧小区、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理念。
“眼下,我市多个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已将‘海绵+’融入项目规划,结合所在区域环境特点,从源头用好‘海绵’,达到排涝、污染治理和生态低碳等建设目标,让城市‘呼吸吐纳’,彰显‘品质城市·美好临沂’形象。”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未来三年,临沂市计划实施155个项目,力争到2025年,完成4大类、22项指标,建成区5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城市内涝积水点将全面消除,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必将有效助力临沂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崛起和腾飞。
临报融媒记者 谭笑 通讯员 卞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