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一年最好处,又到瓜果飘香时。从古县兰陵到都市苏沪,从蔬菜大棚到市民餐桌,从一个凌晨到另一个凌晨,行程千里,披星戴月,一根黄瓜的“江南之旅”,划出一道清晰流畅的轨迹,映出乡村振兴中掠过的一道道鸿影,成为兰陵县“四雁工程”最为动人的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极大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展。
兰陵县提出实施的“四雁工程”,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作为典型农业大县,兰陵县耕地面积160多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过百万亩,常年有30多万人在外从事蔬菜运销等相关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在外人才和蔬菜产业人才优势,破解村党组织书记后继乏人、“三农”人才短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强等问题,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引领兰陵乡村全面振兴?兰陵县牢牢抓住人才振兴这一关键,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四雁工程”,即以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核心的“头雁”工程,以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归雁”工程,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以及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为核心的“雁阵”工程,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储备了雄厚的人才资源。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乡村振兴是一项大战略,需要各种力量去推动。乡村振兴既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也离不开四面八方的返乡人才;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也需要那些懂经营、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兰陵县“四雁工程”的实施,为其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广阔舞台,并带动各类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要素下乡,带领众多乡村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振兴路径。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非朝夕之功,需要在政策、产业、服务等多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既要用感情留人、乡情动人,更要以事业聚人、环境育人、发展成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此,方能汇聚起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兰陵县着力构建“物质激励+台阶激励+精神激励”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引导体系,凝聚起各类人才共建乡村的强大合力。目前已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培养市、县典型“头雁”60名、“归雁”落地开工项目78个、“鸿雁”100名、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298家,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0.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400余元。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人走了,村空了,地闲了,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历史的逻辑,现实的需要。当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才能使人愿意长久留在农村;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口袋富裕、精神亮堂的职业农民,农村的发展才会更加生机勃勃。筑好“四雁工程”,培育产业主体,发挥资源要素,把好发展方向,走好致富步伐,兰陵县正在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