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紧抓住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大机遇,坚持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一、产城融合,“智慧化”发展。
一是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四个培植”工程,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推动传统产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21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 464 个,开展“双 20”企业精准帮扶行动,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 83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 54%,新认定国家级公共服务中心 2 处,设立院士工作站 1 处,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1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 项,3 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
二是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产城融合,智慧发展”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创新服务模式,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目前,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打造乡村产业示范样板3个,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特聘农技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网络,组织专家遴选发布本县年度农业主推技术16项,年度经济效益3.9亿元,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2835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创新创业等各类高素质农民3855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1万人次。
二、生态优美,“绿色化”发展。
一是聚焦乡村振兴“三步走”,大力实施“三区同创”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方向,着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目前,全县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地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 11 个,开设“沂水十品”专营店 2 处,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新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泉庄镇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项目和投资6亿元的沂河三桥旅游景区项目。
二是深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大修改造县乡道165.3 公里,新建改造农村道路 754.1公里,成功争取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在沂水设站,百万沂水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梦”越来越近。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 万户、清洁取暖改造 3 万户、改厕 9 万户,硬化通户道路 1445.5万平方米,开展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建成区域能源中心 2 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新增省级绿色生态示范镇 4 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 95 个,被评为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环境更加整洁,被评为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
三、以人为本,“均衡化”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心用力用情保障改善民生。
2017年,我县创造性的提出了“以河为轴 两城同建”城市发展战略,奏响了城市建设由“滨河时代”迈向“两城时代”的新乐章。近年来,“两城同建”共组织实施301项城建重点工程,投资429亿元。其中,2021年,组织实施道路桥梁、旧城改造、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及维护、村镇建设等6大类、50项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112亿元。坚持“民生优先、市政先行”的原则,正阳大桥、启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金澜湾大桥、怡和怡景廊桥顺利推进,新建、改造道路170余公里,提升优化县医院、葛子铺桥等路口8处,建成过街天桥2处,城市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东、西城中小学、锦绣小学、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三桥风景区、雪山彩虹运动小镇、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开门迎客”,沂河度假小镇进展顺利,城旅融合发展得到进一步助推;累计完成棚改征收住房13725户、土地7969亩,完成拆迁14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5个,惠及居民1.5万户,实施安置区建设21处,新增商品房开发面积473万平方米,拓展了城市空间,增加了财政来源,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西城综合医院、西城水厂、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第四污水处理厂及一批公共停车场、公共卫生间、便民市场等配套工程顺利实施,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策划实施了总投资24亿元的PPP项目包和40亿元的EPC项目包,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确保了基础配套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城乡互促,“双向化”发展。坚持城乡一盘棋理念,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一是积极探索经营性土地入市流程。成立专门调研组,制定印发了《沂水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沂政办发〔2021〕7号),探索出了“预申请”和“正式申请”流程,实践出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县已成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6宗1355.61亩,成交总价款27053.056万元。其中工业41宗1300亩,价款24810万元,入市面积居全省第一位;
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理念,全面放开合法固定住所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城镇招商、投资、引资及引进人才落户条件,大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入乡数量6022人。
三是优化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创新推出“股权质押+担保增信”“股权质押+无感式增信”“股权质押+合作社聚合增信”三种股权质押新模式,建立完整流畅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运转机制。龙家圈街道南黄家庄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创新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业公司经营”模式,积极盘活闲置宅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1笔,贷款额度5115万元;股权质押贷款938笔,质押股数1862股,贷款金额38357.2万元,股权质押贷款总额在全省率先过亿,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