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市住建委主任张卫强接受记者采访

中央、省、市媒体现场采访山东奥德燃气有限公司一线施工人员
10月28日,新华社、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临沂日报、临沂广播电视台、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等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对我市“镇(乡)镇通天然气”工程进行集中采访。
各媒体记者先后深入兰山区白沙埠镇圣元社区、沂水县高桥镇小瓮山社区等地,与社区居民、一线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就工程推进、居民天然气使用、太阳能燃气壁挂炉采暖系统推广等情况进行调研和采访。
近年来,我市科学谋划天然气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了全市“一张网”发展模式,构建了统一供气、统一输配、统一价格、适度竞争的天然气市场体系,让更多的居民分享天然气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全力争取气源指标,协调中石油改造西气东输罗西分输站,建设临朐至沂水管线,新建永泰联络线,协调中石化建设日照至临沂段输气干线,全市气源指标将达到25亿立方米,形成中石油、中石化共同参与、相互竞争、多气源供气的有利格局。二是加快管网建设,采取市场运作、分层建设模式,加快敷设天然气管网,临沂中石油昆仑天然气输配有限公司投资11.3亿元,建设高压、次高压管网614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市九县六区的主管网系统;下游经营企业自筹资金14.5亿元,建成管网4700公里,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中低管网体系,加快天然气通镇、进村、入户步伐。三是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社区通”天然气。积极协调降低管网配套费收取标准,满足农村用气需求,同步推进气上楼、暖入户,大力推广“太阳能+壁挂炉”供热方式,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镇(乡)镇通天然气”工程推进过程中,全市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及时召开推进会议,分解任务指标,明确目标责任;加强部门衔接,实行联审联批、压茬推进,加快工程进度;强化督导,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加大现场督促协调。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各相关单位克服协调难度大、工期要求紧、技术标准高、施工困难多等难点,展开天然气史上的大会战,先后投入人力24000余人次,机器设备18000余台,开挖土石方130万方,穿越河流106处,高速公路20处,公路154处,铺设中低压管网1070公里,管网总投资3.7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天然气管网已经覆盖全市157个乡镇(街道)驻地,累计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58万户,工业用户456家,商业用户1078家,全市实现“气上楼”的农村社区达到436个,天然气农村居民用户达到18万户,采用“太阳能+壁挂炉”方式取暖46万平方米。
(委办公室 公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