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在农村社区大力实施“四项工程”(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着力完善配套设施,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气上楼”。加快“气化临沂”步伐,投资11.3亿元,建设高压、次高压管网614公里;投资3.7亿元,建设中低压管网1070公里。截至9月底,全市已有154个乡镇用上了天然气,预计今年10月底前所有乡镇通上天然气,实现“镇镇通”。对暂时没有接入条件的社区,因地制宜,加快建设沼气工程,连片集中供气。目前,已同步建设农村社区大中型沼气池(秸秆气化)276 处,户用沼气池 39.9万个。
重点实施“水治污”。对城区周边的农村社区,通过配套管网纳入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镇驻地的农村社区,纳入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全市235个农村社区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今年省里对我市126个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扶持;9月份金锣集团又无偿出资1亿元,计划捐建100个农村社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积极推动“暖入户”。在城区周边的农村社区,通过供热管网延伸,解决取暖问题。在天然气管网覆盖的农村社区,推广“太阳能+燃气壁挂炉”和天然气锅炉取暖。在其他农村社区,推广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秸秆气化等技术,多渠道解决取暖问题。目前,全市已有103个农村社区实行供暖,供暖户数5.3万户,供暖面积653万平方米;其中,采用“太阳能+燃气壁挂炉”的社区12个、46万平方米。
扎实促进“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快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配备垃圾清运车,壮大保洁员队伍,做到垃圾日清、日运、日处理。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31个,实现垃圾处理市场化物业化管理的农村社区有562个,村居垃圾收集点4.1万处,配备垃圾清运车2063台,保洁队伍达到3.2万人。(委办公室 村镇建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