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临沂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系统正式运行,可实现监管部门、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等各方主体通过网络进行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候选人公示、合同备案、电子档案收集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完全实现“网上交易”,达到“网上受理、网上操作、网上监督”的目的。
一、工作效率再提高。市招标办和市交易中心可以通过监管系统对各类企业进行消息推送,企业在网上办事系统中能够收到最新的有关招投标行业的相关信息;以诚信库作为基础,消息推送为辅助,企业就可以方便的在网上进行业务办理。一是招标代理。通过网上办事系统,能够在网上登记项目、发布公告,进行资格预审文件备案,在线制作电子招标文件等。二是投标单位。通过网上办事系统进行查看、报名、支付费用、下载招标文件、制作投标文件、再上传到监督平台中。三是开评标环节。通过CA认证、加解密技术和电子签章技术,投标单位和招标代理分别将加密的招投标文件进行解密,评标专家通过对加盖过企业电子签章的标书进行评审,整个开评标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减少了大量的标书用纸和场地资源。同时,在整个网上开评标的过程中,监督人员可以对全过程进行监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监管工作更透明。一是减少“甲方明招暗定”。业主负责编制工程量清单,统一发给所有投标人,为所有投标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新的评标办法将充分考虑总造价、分部分项费用、措施项目费、主要材料价格、主要清单价格、计算错误等决定工程中标的多种因素。使用计算机,商务标评标办法全部量化为评标参数,由计算机在没有人为因素条件下,自动完成,防止了商务标评标过程中主观臆断,减少了“甲方明招暗定”的操作机会。二是减少施工单位围标、串标。使用电子化招投标管理和计算机辅助评标,从手段上保证不限制投标人数量,只要符合资格预审条件的所有投标人均可以投标报价,充分允许市场竞争,使围标者很难实施;实现网上报名、网上答疑,投标单位互不见面,投标单位名单保密,使得围标、串标者难于操作;通过评标软件分析投标报价数据,可以分析投标人是否使用完全相同的报价工具和手段,及时发现串标问题,直接提高了串标的门槛和违规成本。三是减少外来因素影响。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对交易全过程记录,可核查、可追溯,预防违规现象发生,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能力;有助于实现异地远程评标,减少了投标单位对评委的干扰和影响,使评标过程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三、绿色投标成本低。以临沂单个项目为例,进行成本分析:临沂市2012年全年1040个项目,每个项目平均投标单位9家,其中每家投标差旅费累计500元,人工成本300元,标书购买费用300元;标书购买、答疑差旅费300元,人工费200元;纸质投标书成本300元/本*7本=2100元;每个项目评委5-7名,每名评委每次节约差旅100元,共节约500-700元。每家每个项目累计节约的直接成本3700元。而电子化投标省去了这部分费用,每个项目节约成本3700元/家*9家+700元=34000元,经过测算每个企业平均每年在临沂投18次标,那么其成本将会减少3700元/次*18=66600元;全市全年节约成本34000元/项目*1040个项目=3536万元。通过测算,电子招投标运行后,可显著降低招投标各方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2011年推行了网上全过程电子招投标,据江苏省建设厅测算,实行电子化招投标以后,按照每年1.5万个标段、每个标段10个投标人测算,江苏省每年至少可节约全社会投标成本3亿元。
四、招投标信息更保密。电子化招投标,是采取的一种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背靠背”的模式,“互不相见”,不到开标前,无人知道开标企业名称和数量,消除了投标前各企业相互打探信息、串通投标的现象,确保了招投标信息的保密性,最大程度保证招投标的公平公正。评标专家自动抽取系统运行后,实现了全省评标专家的资源共享,随机抽的专家名单都是自动语音通知,抽取的专家都是采取密封打印,开标前无人知道专家的名称和身份,这样的方式减少了人为操控的可能,弱化了招标人对评标结果的干扰,降低了腐败风险。(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