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琅琊网开辟《临沂•面孔》栏目,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用笔墨记录平凡事,用独特的视角展示普通临沂人的生活经历,呈现普通岗位上的奋斗故事。7月30日,该栏目首期刊发了《开罗大桥技术员》组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开罗大桥建设工地——临沂市政总公司技术员李辉彬紧张忙碌的一天。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开罗大桥、沂河路-西外环立交桥、江泉高架路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广大住建系统干部职工奋战在一线,冒冰雪,战严寒,顶风雨,斗酷暑,紧锣密鼓地推进工程建设,在施工现场谱写了一曲胸怀大局、勇于拼搏、乐于奉献、永不服输的建设者之歌。

位于沂河南端正在建设的开罗大桥,连接临沂经济开发区和罗庄区,是继九曲沂河大桥、沂蒙路祊河大桥、蒙山大道祊河大桥之后,临沂市政建设的又一座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桥梁,也是我市目前单体投资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
李辉彬是开罗大桥工程一名技术员,现在到了整个工程最紧张的时刻。桥梁关键的19#、20#主塔正在施工。不管烈日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李辉彬几乎全天坚守在工地上。

天刚蒙蒙亮,李辉彬就扛上仪器来到工地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工地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李辉彬工作时间表。7:20—9:30报检昨天的工程任务,9:30—11:40工地检查, 2:00—3:30报检上午的工程任务,3:30—检查……吃住在工地已经两年了,他每天是工地上第一个来的,最后一个走的,他要无时无刻、一丝不苟地盯着这些钢筋水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辉彬已经记不清加了多少班,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也许是10天,或是一个月,还是更久……哪怕工地离家只有一河之隔。

有人说工地上的技术员苦啊,就是扛着仪器的建筑工,李辉彬却说,他们是工程的一把尺子,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精确的尺子。

即便是到了中午休息时间,李辉彬心里还是揣着整个工程,常常会和同事们在宿舍研究图纸。采访中,提起开罗大桥,他总能不假思索,一大段数据脱口而出:“大桥全长2980米,其中桥梁1450米,主桥长430米,主桥桥面宽度30米,引桥桥面宽度27.5米,大桥一共有桥桩360棵,其中主塔下每个桩基的直径2.5 米,现在正在施工的空心长方体中塔柱,截面长6.5米,宽3.5米,最厚处0.9米,最薄处0.6米……”

下午2:00左右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也是李辉彬一天最忙碌的时间:上午的施工需要检查,下午的施工需要安排。这时裸露在骄阳下一中午的开罗大桥工地,已被炙烤的如火海一般,走在滚烫的钢筋混凝土上,脸上的汗扑簌地往下掉。在已经有7层楼高的19#主塔上,工人们在紧张地工作,李辉彬的身影更加繁忙,他拉伸着卷尺,在钢筋和塔吊间奔走,弯腰一遍遍测量数据,起身一次次叮咛注意事项,挥汗如雨丝毫没有影响他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这种炎热的天气施工,两件事是必须的,那就是:喝水和带安全帽。毒辣的阳光晒在红色的安全帽上,头顶像着火一样烤的难受,但这就是李辉彬工作的必须“装备”。他笑笑说,习惯了。

转眼又到了下午6点半,这是李辉彬一天最惬意的时光,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夕阳洒照在宁静的河面上,大桥徜徉于这一片波光粼粼。“虽然夕阳依旧,可你能感觉到,大桥每天都在成长!”李辉彬说他所希望的和他现在所做的都是为了大桥能保质保量如期竣工,确保它能发挥出他的作用。想到明年的10月1日,大桥将竣工通车,李辉彬扫去了一脸的疲惫,嘴角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转自琅琊网 记者 王众 范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