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市继续实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做到“三个确保”,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的常态化。今年全市计划新建农村住房9万户,改造危房2万户。截至5月底,已开工建设49552户,占年度计划的54%,实施危房改造6985户,占年度计划的35%。
一要确保建设速度快。因地制宜走临沂特色的农村住房建设道路,坚持以中心村聚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百年住宅”建设等引领和推动农村住房建设,坚持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以实施“四项工程”为重点的设施配套—创建生态文明四位一体,农房办、社区办、文明办、整治办、组织部五线联动、齐抓共管。对已开工的农房建设项目,集中人员、机械,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竣工、早使用;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一分析、拿出对策,倒排工期,尽快建设。重点做好汛期农房建设、沿河沿线和矿山塌陷区旧村居改造提升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倾力打造七条精品线路,带动整个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
二要确保住房质量好。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将农村社区建设改造项目纳入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让农民群众住的安心、住的放心、住的舒心;认真遵照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应用太阳能、沼气、地源热泵等节能新技术,做到水电暖气卫设施齐全,打造生态节能的“百年住宅”;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农村住宅楼原则上不高于4层,并留出园地、林地、菜地,美化农村环境。先后5次编印“沂蒙新农居”、“汉晋风格农居”、“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施工图图集”等32000余册,免费发放给乡镇和村庄。
三要确保配套设施全。严格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与农村住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大力实施以“四向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文体等相关配套设施和道路、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截至5月底,全市157个乡镇已有103个开通天然气,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2万户;已建成农村社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49处;已有88个农村社区实行供暖,供暖户数3.7万户,供暖面积432万平方米;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31个,村居垃圾收集点4.1万处,配备垃圾清运车2063台,保洁队伍6715支、3.2万人。(委办公室 村镇建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