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把农村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作为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以社区建设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社区建设,推动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走出了农民致富增收,农村环境面貌改善,城镇化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描绘“两区同建”发展框架。组织各县区分管人员赴德州市、罗庄区焦沂庄社区等地参观学习,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把“两区同建”做为村镇建设工作的重点。明确我市“两区同建”以镇驻地村、中心村和经济强村为重点,以沿河沿路为发展方向,整合农村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资源,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产业园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上,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结合起来,以沂沭河沿岸为重点,并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各类生产生活设施的用地布局,构建可持续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链条布局。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2013年计划新建农村住房9万户,危房改造2万户,涉及全市所有乡镇街道424个社区。截至5月底,全市已启动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261个,开工建设49552户,占年度计划的54%,实施危房改造6985户,占年度计划的35%。其中,沿河沿线启动建设社区108个、21628户,占年度计划的82%;七条精品线路上启动建设社区59个、15048户,占年度计划的102%;矿山塌陷区开工建设326户,占年度计划的19%。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根据各社区实际,按照不同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就近加工、农民就近就业,实现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结合沂沭河两岸高效特色农业长廊建设,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集中向沂沭河两岸布点,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农业特色旅游等产业园区建设;结合重点镇建设,把工业产业园区向镇驻地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布点,积极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招商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截至目前,全市计划实施“两区同建”的社区达104个,正在建设的有95个,已完成建设的4个,计划建设的5个社区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开工。配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114个,其中农业产业园区49个,工业产业园区47个,服务业产业园区18个。园区建成后,总产值将达1087亿元,将直接带动农民就业达到24万余人。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以“四上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群众生活质量,加快产业落地。截至2012年底,全市天然气主管网已覆盖全市82个乡镇(街道)、436个中心村,累计发展天然气农村居民用户17万户;已建成农村社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49处;已有88个农村社区实行供暖,供暖户数3.7万户,供暖面积432万平方米;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31个,村居垃圾收集点4.1万处,配备垃圾清运车2063台,保洁队伍6715支、3.2万人。(委办公室 村镇建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