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监控建筑工地建设情况、利用物联网实现公共设施在线监测、打造完整的地下管网电子档案…… 26日,记者从市建委201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了解到,2012年我市将加快建设数字化“大城管”,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我们的城市。
记者了解到,数字化“大城管”就是要以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城市建设现代化,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城管”的新局面。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朱孔严告诉记者,2012年,我市将努力实现全市城市问题“一个平台管理、一条热线解决”,重点推进北城新区、高新区、临港区上线运行。同时进一步推进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市政公用产品在线监测和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开发建设,实现综合管理。
全市规模工地将24小时监控
每一个施工工地都被高高的围墙围住,其内的施工如何我们无法得知,因此监管成为难题。为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对工地施工过程的监管,我市将创新打造施工工地监管平台,逐渐在全市各施工工地安装监控探头,实现24小时监控管理,全面掌握工地的场容、场貌及施工秩序。同时还可以对安全施工情况,及建筑外观质量进行监督。2012年,我市将首先在建筑高度10层或30米以上、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和投资千万以上的工地实施监控。
第一时间发现设施问题
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项目一直被市民所关注,一旦相关设施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将影响市民生活,为了加强信息传递,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保证市民的知情权,我市将加快完善市政公用产品在线监测和应急指挥系统,通过监测系统加强对供水、供热、供气企业的监管。系统将利用物联网在公共管网的阀门、交换站等重点部位,设置感应探头,对供水水压、供热水温、供气气压进行在线监测,发生问题将第一时间反应在系统上,并联系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同时可以及时告知影响范围内的市民,从而打造一种符合规范标准的公共服务产品。
打造完整的地下管网电子档案
城市的地下管网纵横交错,而其建设管理又涉及多个部门,造成目前全市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以至于一些单位在施工前为了弄清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不得不到各单位去找资料。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将从2012年开始着手建立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地下管线的走向、埋深、高程和维护运行标准进行立档管理,形成完整、统一、细致的电子档案,为将来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提供极大方便,有效避免施工中对底线管网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