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视察30万供水工程建设

市政协视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府副市长宋培杰带队视察双岭路立交桥建设

临沂城30万吨供水工程管道吊装

工人抢修管道
道路维护
市政公用设施一体化实现跨越发展
本报记者 付然锋通讯员王善桂乔淑琴刘学宾郇蕾
“十一五”期间,我市市政公用事业牢固树立“全域临沂”理念,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宗旨,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加快区域供水、天然气供应、水环境治理以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提高服务水平,以人为本、贴近市民需求,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健全,逐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不仅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条件,而且为大美临沂建设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气化临沂”惠及城乡百姓
家住兰山区三里庄花园小区的72岁老人杨松林使用一年多的管道燃气后感慨地说:“扛煤气罐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啦!”
2002年,杨松林和老伴儿搬进了三里庄花园小区,那时候,小区已经普遍开始使用煤气灶,比起使用煤球做饭的年代,两位老人觉得挺知足的。但是几十公斤的煤气罐让老两口吃不消,有时候只能让子女帮忙。老两口一直盼着家里能通上节能环保又安全的天然气。
2009年,开通了入户天然气让杨松林非常高兴。谈起使用天然气的感受,杨松林老人很直白:“岁数大了,往楼上扛个煤气罐真不容易。使用天然气只需要买一张卡,卡里的钱没了,只要及时充上就行了,省时省力。管道天然气给老百姓带来真实惠。”像杨松林老人一样,许多家里已经用上天然气的居民切身体会到了“气化临沂”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气化临沂”,实现燃气城乡统筹,把清洁实惠的天然气送到乡镇、送到中心村,惠及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截止2010年年底,全市已完成6条天然气次高压管线,覆盖乡镇88个,村庄2619个,初步实现了全市县县通天然气的目标。
“气化临沂”标志着我市能源结构战略转型的开始,在国内率先倡导天然气清洁能源的全面普及,抢占天然气利用领域的制高点。根据我市与中石油签订的《临沂市天然气购销意向书》,2015年前年用气总量为11亿立方米,可以满足我市天然气用气需求,为全面实施“气化临沂”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气化临沂”建设,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市市政公用设施城乡一体化实现大发展的精彩之笔和生动写照。
事实见证城乡资源共享
细心的人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这些年,临沂城乡发生着一日千里的变化,惊喜无处不在,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燃气入户工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立交桥与地下通道的建设,有条不紊,稳步推进。道路越来越宽、断头路越来越少,市民出行变得更为便捷。全市范围内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在农村大力开展的气上楼、水上楼、暖上楼“三上工程”,开始缩小农村与城市生活差距。……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受益者就是全市百姓,他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市建委的数据显示,5年间,全市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4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完成临沂城30万吨供水工程建设,有效保证了市区居民生活用水。积极发展集中供热,新增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确立了用覆盖9县3区的“大水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工作思路,共建设城市道路约1100公里,安装路灯10.8万盏,形成了城市主干道、国道、省道、县乡村道路连接贯通的城乡交通网络,全方位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市政设施城乡共享,实现了临沂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在城市管理上,积极稳妥地实施环卫、园林和城市道路等管理体制改革,使管理重心下移,实现了责权利相统一,形成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我市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验收,标志着临沂的城市管理进入“数字时代”。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整合、盘活城市资源,招商引资38.9亿元,在城市建设中,财政投入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69%下降到28%,城市建设实现由单纯依靠财政到多元融资的跨越。
基础设施全域覆盖指日可待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李作良表示,2011年乃至“十二五”时期,是城镇化水平由“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的时期,将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全市域”全面谋划的时期,市政公用设施承载能力与人民群众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交织。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采取更加科学有力的措施,谋划城乡建设事业的更大发展。
据李作良主任介绍,今后几年,我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全域临沂”的理念,全力推进市政设施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善“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建制镇)—中心村”的城镇发展体系,按照中心城区带动、辐射县和重点镇,重点镇带动、辐射中心村的发展格局,实现基础设施、城镇面貌等的持续改善。力争到2015年,达到市域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互连互通、共建共享,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供水一体化,调整和整合现有供水资源,加快覆盖镇、中心村的供水设施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网络。推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一体化,对县城、小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推进燃气设施一体化,大力实施“气化临沂”工作,力争2015年50%以上的中心村通上管道天然气。推进城市管理一体化,加快数字化城管示范县建设,力争2012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覆盖全市九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