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城镇化工作为总抓手,突出谋发展、保民生、促稳定三大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城镇化实现“大跨越”
坚持 “四化同步”,提升质量与增加数量并举,深入开展了小城镇空间布局、小城镇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城市亮化、城市雨污水治理等调研活动。谋划了“1市、9城、63个重点(中心)镇、1130个农村社区”的新格局。连续9年开展城镇化监测评价工作,大力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重点镇建设“再发力”
将全市157个乡镇(街道)划分为综合发展、优先发展、鼓励发展和特色发展四个类型,进行分类指导。按照“五个强镇”的思路和建设“四园”、提升“两力”的要求,强力推进重点镇建设,12个镇全部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新型工业园区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12个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3.4亿元,增长82.6%。
农村住房建设“更宜居”
全年新建农村住房10.2万户,改造危房2.2万户,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7%和110%,全市新建农村住房采用外墙保温676万平方米,外墙保温率达到77%。完成“三上”工程的社区99个,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49处,采用太阳能+壁挂炉供暖46万平方米、地源热泵供暖29万平方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
完成城建投资32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85万人。三河口祊河隧道、中丘路下穿、银雀山路—滨河路立交工程按期完成,市区新增道路长度66公里。加强城市排水改造,完成大学城片区雨污分流工程、王庄路排水方涵、解放路西段管网改造、桃园路方涵和7处铁路桥涵泵站建设改造,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的考验。大力实施清水工程,完成16处排污口和3条内河截污闸、景观坝、污水泵站的整修。县城和重点镇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0座,全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2%。
完成了人民广场、凤凰广场、解放路九曲沂河大桥等广场桥梁景观亮化提升改造和100余栋楼宇亮化,打造出具有滨河特色的高水平的城市夜景。人民公园、人民广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动植物园顺利搬迁。
供热能力大幅提高。华能公司完成1台350兆瓦机组、响河屯热源厂完成1台70兆瓦锅炉建设,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20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二位,结束了河东区、高新区、西部城区无集中供热的历史,集中供热率由2011年的25%提高到45%。
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效。完成北城新区14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和系统测试,建成城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推进了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和市政公用监测系统建设,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气化临沂”工作“见成效”
全市气源指标达到24亿立方米,并形成中石油中石化共同参与、相互竞争、多气源供气的有利格局。平邑、蒙阴管线按期竣工,天然气通到所有县区和82个乡镇(街道)。全市新增天然气管线1019公里、用户9.1万户,年用气量达到5.6亿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
建筑节能让居住“更舒适”
全市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98%以上,其中市直达到100%。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市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分别安装供热计量装置100万平方米、11万平方米,分别完成既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22万、10.9万平方米。建成市级节能监测数据中心,启动了20栋节能监测子系统建设。成功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已开工示范项目9个、123.8万平方米。申报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项目2个、20.5万平方米,三星级标识项目1个、10万平方米;北城新区二期申报了全省首个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示范项目。
建筑业产值效益“创新高”
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23.7亿元,提前三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税收15.5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1.3%。全市建筑业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企业发展到788家,其中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132家。天元集团产值达到165.7亿元,冠鲁集团达到110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外出施工10.5万人。平邑、蒙阴、费县成为全国劳务基地县。装饰装修企业发展到117家,其中一级企业7家。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监督工程3853个、2654万平方米,消除质量安全隐患3400余条;检测中心办理业务30万项。创鲁班奖工程1个、全国装饰奖2个、国家市政金杯示范奖1个、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1个。
争取政策扶持为项目建设“加速度”
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全年到位上级补助资金超过6.6亿元。利用中部地区政策方面,到位污水管网建设专项资金2.4亿元。小城镇建设方面,每年省财政给予我市10个重点镇扶持资金1.1亿元。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到位中央扶持资金1.47亿元、省扶持资金7777万元。城市建设方面,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争取国家补助资金2000万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面,我市改造计划114万平方米,到位国家和省财政补助资金3780万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到位国家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