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因水而秀,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时下,人们漫步在莒南的鸡龙河畔,宽阔的水面碧波起伏,清澈见底,两岸垂柳依依,繁花郁郁,休闲的人们或赏景或垂钓,尽情的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面对眼前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美丽景色,你可曾想过它的前身却是一条“臭水沟”?而这一切的变化却得益于莒南县正在大力实施的33公里环城生态水系长廊工程建设,而鸡龙河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莒南县曾因水而闻名,境内水系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有大小河流210条,大中小水库146座,孕育了“齐鲁红都、卧佛圣地、圣水仙山”之文明。然而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的水环境正在逐步衰退,生态环境经受严峻考验。为改变这一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美丽幸福和谐新莒南的征程中,莒南县围绕水系建设做文章,先建湿地后建城,迅速拉开了生态水系建设的序幕。
在整个水系建设工程中,莒南县围绕构建“五山互峙、五水汇城、山在城中、水在绿中、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布局,把全县水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先后投资15.25亿元对全县14条河流进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引水与生态修复并举,把鸡龙河、白马河、磐龙河、卧龙河、龙王河治理与周边水库开发联动,采取引水入城、河道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办法,并在沿河流域增设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厕、休闲座椅等服务设施,建设一批广场、中小游园、亲水步道、景观小品、主题雕塑等园林景观,配套实施道路、绿地、桥梁、夜景照明工程,形成岸绿水美、人水和谐、宜居宜业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提升了莒南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品位,不断彰显出山水园林城市无穷魅力。全面建成了鸡龙河、白马河、磐龙河、龙王河、卧龙河2万亩湿地,构建了西起白马河、东至龙王河、贯穿5湿地、全长33公里的生态水系长廊,初步形成了“三面湿地一面城”的城市大公园格局。
莒南县因治水而闻名,莒南县把水污染治理作为生态水系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莒南县大力推进沿河污染企业搬迁入园,淘汰小作坊、小化工等各类污染企业100多家,同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河流水质得到根本改善,使主要河流常年保持了三类水质。从2003年起莒南县就建设了第一座龙王河污水处理厂,2008年建设了第二座新区污水处理厂,“十二五”期间申请批复了污水处理厂、点源治污工程、湿地建设工程等10个治污项目。先后建成龙王河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污泥处置项目、建成区污水直排口排查与整治项目、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大店镇黄芦河污水处理厂、临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7个治污项目,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2014年,全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四座,污水管网总长度达94公里,雨污分流覆盖面积达14平方公里,占县城建成区面积近70%。同时利用东西两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回用水成功打造了白马河环保生态园和龙王河生态项目,在全市率先打造了“治、用、保、管、教、游”六位一体治污防控体系,形成了“点源、污水处理厂、湿地、河流断面”递进式治污模式,实现了从达标排放到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根本转变,成为全市的治污体系建设领域中的典范,引领了整个行业发展理念的转变。
莒南因水而兴,生态水系的建设带动了全县“双城同建”战略快速推进,县城面积迅速扩容提质,一座崭新的生态宜居城市画卷正在华丽绽放。这一惠民、利民工程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而打心眼里为生态工程建设叫好的要数因支持水系建设而搬迁的沿河群众。如今他们已经搬出老屋住进新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随着一个个湿地的建成,鑫海科技、阜丰生物、碧海机械、大唐发电等一些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也被莒南这张金字招牌吸引而来,每年为莒南带来近20亿元的投资,仿佛一夜之间这里的一切人气、财气、商气,全聚于这片灵山秀水之中。
伴随着时间的流淌,鸡龙河、白马河、龙王河、磐龙河、卧龙河也渐渐欢快起来,它翻腾起的每一道细浪,都写满了欢歌笑语,洋溢着莒南人民幸福生活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