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我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速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抓手,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社区改造、环境整治、设施配套、改貌提升”五大工程体系,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打造出富有浓郁特色的沂蒙美丽乡村。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围绕我县“九五体系、山区水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乡土风情等方面的优势,注重保护自然地貌和乡村传统风貌,融合景观、文化、产业特点,将体现乡村特色放在工作的首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美乡村。沂城街道友兰官庄充分借助村庄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大力实施了乡村旅游战略。尤其是村西建设的红旗山万亩苹果种植园,按照“精细化、精准化、精量化”的生产要求,加强基地和品牌建设,做到经济林生态化、生态林经济化,打造全县农业生态经济长廊,把园区建成AAA级旅游景区,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彰显生态宜居的沂蒙山区乡村田园风光。
实施社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坚持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切入点,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村落原有格局,保持本地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坚持尊重乡土、尊重传统。保持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特点,做到“一村一品质、一村一特色”,近年来,全县共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58个,建设34713户,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同时,为保证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社区内居民提升生活档次的同时,提高收入水平,实现“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我县推行农村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逐步形成了以友兰官庄为代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园区,以春水社区、岜山社区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以朱家庄社区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园区;以汇泉社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园区。
实施环境治理,建设宜居乡村。强化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农村社区“水治污”与“环卫保洁一体化”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在农村社区“水治污”方面,运用生物集成处理,对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和转化,出水指标能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已实现“水治污”全覆盖;在“环卫保洁一体化”方面,建立起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网络,目前全县1044个村居已初步完成环境卫生集中清理,1006个村居纳入常态化保洁,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6%。同时,对于农民群众反应强烈的乡村畜禽养殖进行集中整治,自2012年以来累计关停、整治畜禽养殖棚上百家。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乡村形象。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档次,将社区服务作为衡量农村社区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逐步完善以乡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为代表的设施配套,同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将关系农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都纳入到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范围内。高桥镇小翁山村自2009年实施社区建设以来,不断完善设施配套,在实现乡村“五化”的基础上,专门建设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医疗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还专门建设了老年房,社区实现“气上楼”、“水治污”、“饮水达标”及“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真正使居民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档次。
实施驻地改貌,打造新型乡村。本着“把小城镇当做景区来打造”的理念,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改貌工程。工作中,坚持风格特色与当地文化、城镇建设与旅游发展、改貌提升与综合整治“三融合”;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粉刷外墙、制作广告牌“四统一”。共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四种风情小镇”:以院东头、许家湖、泉庄等乡镇为代表的旅游风情小镇;以诸葛、高庄等乡镇为代表的山乡欧式风情小镇;以沂城街道部分沿线沿河村居为代表的岭南风情小镇;以黄山铺、崔家峪等乡镇为代表的现代风情小镇。目前全县小城镇驻地及重要路段建筑改貌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改貌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
沂水县住建局王学峰
来自网易手机号码邮箱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