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马路三盏灯,一只喇叭听全城,一条小河穿城过,一座小楼才两层。”这句上世纪末流行的顺口溜,真实再现了当年临沭县城的落后情形。地处鲁苏边界的临沭县城原来是一个农村城镇,1977年曾因发现我国现存最大的钻石——“常林钻石”,被称为钻石之乡。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镇,经过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特别是自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和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活动以来,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楼美、商兴的现代化新城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连土生土长的“老临沭人”也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
数字之变
改革开放前,临沭县城区面积只有3.8平方公里,道路上除了行道树,几乎没有什么绿化美化,到2007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时,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11.9万人,绿化覆盖面积577.5公顷,绿地面积478.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94.46公顷。而到2012年底,我县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0.9平方公里,比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时扩大了4.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9.64万人,增长了65%,城市绿化覆盖面积901公顷,绿地面积79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 195.34公顷,分别增长了56%、67%和106.8%。特别是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临沭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40.78%增加到43.11%,建成区绿地率从36.8%增加到38.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9.76平方米增加到9.97平方米,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不但是城市绿化,临沭城市的每一个领域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2007年,我县生产总值只有10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至2012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已达到17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23亿元,比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时分别增长了70亿元和4.33亿元。2007年,临沭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平方米,日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城区只有数百盏路灯,城市供水、供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没有管道天然气,而到2012年,临沭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2平方米,增长了12平方米,城区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翻了2.5倍,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安装路灯达1万余盏,城区不但煤气供应充足,而且还发展管道天然气用户2万余户,镇镇敷设了管道天然气,燃气普及率达到了85%,城区循环水集中供暖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预计2013年将超过210万平方米。
省级园林县城创建以前,临沭县城只有几家平房铺面的百货店和华城、土产几家商城,而今,城中已有银座、苏果、九州等十余家大型超市,商业步行街汇纳了德克士等百余个品牌名店,正在建设的临沭国际大酒店、澳林国际商贸城、北城区鲁商综合体、中创大厦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整个城区可谓商机无限,遍地流金。
生态之变
苍源河是横穿临沭县城的一条“母亲河”。多年前,由于缺乏应有的保护,苍源河一度成为垃圾场,臭气熏天。为彻底整治苍源河,2003年起,临沭全面启动了苍源河生态园林建设工程,结合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的特点,在苍源河中段建设了全长4000米,总面积10.5公顷的苍源河沿河公园,在苍源河上游建起71.6公顷的苍源河文化公园、苍源河景观带、苍源河植物园等公园绿地,下游规划了占地60多公顷的湿地公园。整个苍源河沿岸依势造景,广植花木,借水成景,生态互动,呈现出城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景观。如今的苍源河,已变成了一条生态河,百万平方米水面碧波粼粼,白天是绿的世界,夜晚是灯的海洋,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欢乐场所,该工程被评为山东省最佳人居工程奖。
像整治苍源河一样,临沭以建设山水交融、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特色鲜明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先后投资3.9亿元,启动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等三十余个生态环保工程,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了100%,日处理污水能力提升到7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万人拥有公厕超过4座。不仅如此,县里结合园林城市创建,大力开展惠民绿化工程,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改造建设了占地500亩的红石湖公园,该公园是鲁东南最大的红石地质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县里还根据居民活动范围需求,建设了文化广场、金沂蒙广场、梧桐广场等一批布局合理、服务半径满足500米要求的广场和绿地游园,城区90%以上的单位和小区通过拆墙透绿、破硬植绿、立体增绿等多种方式,将绿化与城区道路、广场游园绿化融为一体,城区形成了道路和水系绿化纵横交织,公园和游园绿化星罗棋布,单位和小区绿化连片成网的园林绿化格局。
名片之变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临沭原来有句俗话:“穷山东、破临沂、走到临沭没法提。”改革开放初期,临沭唯一的一条硬化路便是中山路,其他几条道路全是土路,如今,临沭县城的道路越来越长,越来越宽,21条主次干道全部进行了标准化整治,道路全长74.88公里,道路硬化率达到98%,道路绿化覆盖率达100%,林荫道路推广率达68.29%,达到了“春花、夏荫、秋叶、冬枝”的道路景观效果,形成了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群落分明、色彩丰富的城市景观廊道。配合道路建设,城区先后安装路灯一万余盏,亮灯率达到98%以上。白天,城市道路绿意盎然,干净整洁,晚上,华灯绽放,车辆如梭,流光溢彩,一片繁华景象。
放眼临沭县城,人们在不经意间就可以发现,临沭城市长“高”了,以前临沭人引以为豪的12层的中国银行大厦和13层的粮贸大厦悄悄变矮了,普通人们的家已经节节攀升至近百米的高空,25层的国际大酒店,27层的万象阳光城、29层的玉华亭南区……一座座高大建筑拔地而起,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高楼大厦,在临沭县城已经随处可见了。
其实,对于临沭县城来说,叫得响的名片还有很多:中国钻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县、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全国优质复合肥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百强、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卫生县城、山东省文明县……。
昔日的省际小镇,如今已嬗变成为鲁苏边界的一颗璀璨耀眼的城市明珠。 (英荣攀)
通联:山东省临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英荣攀
邮编:276700 电话:1386496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