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莒南县住建局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中,紧紧围绕城市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市政设施、城市慢行系统等七个方面创城指标要求,超前谋划,周密部署,凝聚力量,强力推进,确保各项创城任务目标按期保质完成。
彰显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创城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认真做好山水结合文章, 积极打造“绿水绕、青山照”的城市生态宜居格局。近年来,莒南县依托境内莲花山、卧佛山、赤嵋山以及鸡龙河、磐龙河等丰富的山水资源,在“治山理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显山露水”文章,先后投入3亿多元,深入实施鸡龙河、磐龙河两大水系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不断放大山水优势、在错位建设中不断提高创城标准,积极构建“山在城中、水在绿中、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特色,城市建设又重现了昔日“玉带绕城”美景。二是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指标要求,通过规划建绿、筑路增绿、拆墙透绿、破硬增绿、立体植绿等措施,强力推进公园及街旁绿地建设,先后建设了卧佛寺公园、鸡龙河城市湿地公园、赤嵋山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3处,规划建设了同心广场、天桥绿地、春园三角绿地等街旁游园、绿地共21处,新增绿地面积175公顷。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09%,绿地率36.44%,人均公园面积15.0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6%。三是实施了“绿荫行动”。对建成区内“六纵五横”主干道行道树进行双排或多排栽(补)植,栽(补)植各类半冠或全冠行道树7000余棵,相继建成了隆山路、民主路、十泉路等20多条林荫路系统。
摸清家底、挂牌管护,全面推进绿化精细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目前,我县有公共绿地面积287万平方米,养护管理难度很大。今年以来,县住建局不断加大园林管护力度,创新方法,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开展了地毯式的绿地普查活动,对全县所有的绿化管护面积进行了重新统计。通过普查,摸清了家底,做到了心中有数,为各项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绿化管护推行挂牌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并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在绿化管护中全面推行挂牌管理,定人、定岗、定地段、定标准、定小组,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切实提高管护水平。通过不断加强管理,现在的城区内行道树规格一致,树池整齐划一。三是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深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有效地保护了园林绿化成果。四是加强全县古树名木管理,对全县500余棵古树名木单株(群)进行了不同季节的调查拍摄、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为我县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强化宣传、软硬并重,以全新姿态迎接创城验收。在各项园林绿化工程加紧实施的同时,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软件资料的编制工作同步进行。根据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要求,先后编制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绿化建设与管理》、《技术报告》、《古树名木》等4本汇编资料,并委托山东电视台拍摄了《多彩莒南》创城专题片;在《中国建设报》、《大众日报》、《山东建设报》、《临沂日报》等重点报刊、杂志刊登创城专题;在县城各重要路口、地段设置大型创城广告宣传牌,大力宣传创城;今年下半年将有计划开展摄影、征文、菊展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使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为顺利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障。
随着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莒南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观,城市发展竞争力和城市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一座“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生态文明”的活力新城正在悄然崛起。
(徐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