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沂市河东区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干线公路整治、农村社区“三上”工程建设和迎接文明指数测评等工作同步推进,做好结合文章,对城乡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整治,使整治工作真正做到城乡统筹、点线结合、全面发展,并向家庭延伸、向办公场所延伸,向深入发展。
一是结合干线公路整治,打造优美出行环境。该区今年一次性拿出5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带动乡镇、村居、企业3000多万元资金投入到干线公路整治中。目前全区已基本完成了辖区内干线公路的改造提升任务,共铺垫土石29万方,整修路肩80 万平方米,垒砌景观墙7000米,改造墙体100000米,粉刷墙体35万平方米,补植绿化苗木280万株,垒砌花池6.6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5万平方米,更新路沿石7820米,更换广告牌454个、共3360米。同时坚持“打造样板、示范带动、以点带线扩面”的原则,对沿线县与区、路与桥、路与路、路与河之间的节点及结合部,大力实施破难点、创亮点工程,变“乱”为“治”,变“丑”为美。确立了342省道与莒南结合部郑旺镇洪瑞节点、高速公路出口大官庄节点、汤河程子河段节点、兖石铁路与342省道九曲街道斜坊节点等8个重点结合部,目前郑旺镇洪瑞节点、九曲街道斜坊等节点已基本完成。
二是结合农村社区“三上”工程建设,打造优良村庄环境。在城市近郊和污水大管网可以覆盖的农村社区,进一步扩大城区污水处理厂(河东区港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按照城乡或区域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搞好集污管网建设,涵盖范围扩展为北至彭于埠社区,南至机场片区,东至温泉路的广大区域,争取经达到城区及周围社区总面积90%以上。在乡镇驻地和规模较大的农村社区,采用社区联合、协会辅助等办法进行水治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治理谁掏钱”的原则集资兴建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向周边辐射延伸,今年确保启动新五湖污水处理站,新建后洪瑞、分金台、龙车辇等污水处理设施。对偏远农村社区通过集中式、多户式、分户式的办法,采用生物技术、沼气工程、净化池、人工湿地等,探索既适合当地实际,又降低治理成本的处理方法,搞好生活污水处理,年内全区已建和在建农村社区“水治污”争取全部落实到位。
三是结合迎接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打造宜居城市环境。该区先后对17纵、24横共计41条城区道路路面进行硬化、平整和修复,修补路面2400多平方米,整修荷兰砖、盲道砖、大理石面板近4000平方米,整修更换水泥路沿石1500米,检修路灯1100棵,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8%以上。与城市防汛相结合,先后改造排水沟15公里,更换雨水井盖272套。 在发挥住建、城管执法等部门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动全区广大市民对城区车站、市场、社区、居民小区、楼道内的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整治,逐步实现了“环卫无死角,管理全覆盖”的目标。交警、交通、城管执法、工商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合作,重点对车辆、行人违规行驶(行走)现象、机动车辆无牌无证现象、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进行了整治,对重点部位进行错时执法,重点管控。 (文/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