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厕所维修、粪污抽取、加工销售有机肥全流程建设,创新构建“厕所革命+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产品基地+电商推广”完整产业链,形成了绿色生态良性循环体系,为农村“厕所革命”开创成功范例。2019年,在第一届全国农村改厕技术产品创新大赛上,该县“农村厕改户后期长效管护平台”荣获全国二等奖,今年7月14日,相关经验被遴选为全国典型范例,由农业农村部、卫健委、生态环境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全国推介。目前,该县已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82860户、覆盖率达93.69%。主要做法:
一、强投入建机制,确保推进高效化。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累计出资2480余万元,整合上级扶持资金3700万元,用于支持农户改厕。其中,划拨83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县改厕问题整改工作分类补助。自去年起,每年安排248.5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厕所后续管护,每户每年最高发放30元补助。二是建立四级管理体制。县级层面,通过“临沭厕改管护系统”对厕改户进行监管、调度和评估,实现改厕后续管护智能化、科学化;村镇层面,通过设置系统管理员、建设粪污集中处理点,实现对辖区内所有厕改户全覆盖管理;厕改户层面,每次花费10元即可通过平台系统享受报抽报修服务;管护企业层面,加强专业队伍、人员、机械、车辆管理,做好平台管理维护。三是引进第三方管护服务。与移动公司、山东斯通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发挥数字化管理优势。同时,引进第三方厕所管护专业公司山东宝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体平台,满足全县所有厕改户报修、报抽需求。
二、建“线上”抓“线下”,实现管护智能化。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根据户主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生成二维码,建立厕改户信息资源库。同时,将农村厕所改造数量、位置、类型等基础信息及线下管护队伍、预处理点、处理销售渠道等运行信息录入平台,通过自主开发的“农村厕改户后期长效管护平台”实现免费运行管理,对基础数据、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分析、调度。目前,该县82860户厕改户、管护企业等相关信息均已完成录入并运行使用。二是完善线上管理体系。厕改户通过二维码、电话、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媒介一键提交报修、报抽需求,系统自动分配任务,管护人员通过APP客户端即时接收,完成任务后实时向“线上”提交,系统可对厕所管护办事处、预处理点、抽厕过程等进行可视化管理,打造闭环管理模式。目前,通过线上管理体系已完成5800余次报修报抽任务。三是统筹线下运行服务。依托山东宝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基层厕所管护办事处,线下服务队接到线上平台分配任务后,按照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工作人员,完成抽粪或维护后,建立线下服务台账。目前,已建成2个大型管护站,建设6支管护队伍,配备12辆服务车辆。
三、拓服务延链条,集聚效应最大化。一是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6处粪污集中处理点,将抽取的粪污就近运输至集中处理点,无害化加工成有机肥,销售给签约种植户。每个预处理点年产有机肥可供1.2万亩农业种植基地使用,最大程度实现粪污利用。截至目前,累计销售有机肥52万吨、销售额40多万元。二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种植户使用有机肥种植的绿色农产品,可通过管护公司电商平台统一销售,提高经济效益20%-50%。截至目前,已有82家签约种植户签约,绿色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额达260万元。三是发挥生态效益。将粪污无害化处理业务拓展到畜禽养殖等行业,通过添加生物菌无害化处理、干湿分离等方式,有效解决粪污随处堆放、直接还田污染等问题。截至目前,已与230余家畜禽养殖企业签约,年可处理畜禽粪污16万吨。同时,将221个改厕村居与11个美丽村庄片区、29个生态示范汪塘村居、30个“五项配套”新型农村社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整体打造现代生态文明乡村。(英荣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