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水县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布局,加大多元投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新型社区延伸,实施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和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五项”配套工程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切实提高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遵循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自愿
以农民群众满意为前提,坚持群众参与、规范运作、依法推动,严格落实“四不”原则,即:没有征求群众意见的农村社区建设项目不准实施、群众意见满意度达不到95%以上的不准实施、没有与村民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不准实施、安置住房没有建设到位的不准实施。同时,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宜楼则楼,宜房则房。
二、提升住房品质,打造精品工程
(一)在规划设计方面,积极委托高资质、实力强的规划编制单位精心编制农村新型社区规划,规划方案进行多方衔接论证,经县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才能组织实施。(二)在施工建设方面,严格控制零星建设,禁止出现规模不大、配套不全的小型农村社区居民点,优先实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充足、辐射带动力强的乡镇驻地村、沿河沿线村、城郊村、经济强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许家湖镇春水社区、诸葛镇常庄社区、泉庄镇汇泉社区等,实施规模大(规划人口均在3000人以上),配套设施完善,对周边村庄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将所有的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实施全过程监管。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乡镇项目责任人、村民代表”四支队伍齐抓共管。(四)在建筑节能方面,从项目规划审批、材料选择、建设施工等多个环节,严把建筑节能关,强力推行使用新型墙材,全面落实外墙保温、隔热断桥中空玻璃、太阳能一体化等措施,大力推广地源热泵、碳晶板取暖等建设,努力建设“绿色百年住宅”。
三、完善配套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截至目前,全县在建和建成的64个社区中,有45个全部完成“五项工程”建设,完成率达到70%。其中,“水治污”工作全部完成,全县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了“水治污”全覆盖。同时,探索创新规划建设了三种老年房,一是结合社区建设一、二层安置房,二是集中建设老年公寓,三是建设3-5层的多层居住建筑,底层作为老年住宅。采取以上三种“分的开、住的近”的居住方式,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四、实施两区同建,强化产业支撑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实施“一区一园”或“一区多园”。以春水社区为代表的社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生产效益;以岜山社区、石良社区为代表的社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一方面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因家庭负担不能外出务工的中年劳动力找到就近就业机会;以朱家庄社区为代表的商业园区,结合地域优势,发展商贸服务;以汇泉社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园区,结合临近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经营旅游商品、特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