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位于山东中南部、沂蒙山区腹地。近年来,我县抢抓“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主题,以“建设品质城市、创造品位生活”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聚集力和辐射力,不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形成了符合沂水实际、具有沂水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2016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3.05%和39.89%,较2014年分别增长5.73和5.33个百分点。
一、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县城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坚持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同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断注入新理念,在功能配套中积极融入新思维,在建设领域中广泛应用新技术,在改造开发中不断打造新亮点,大力实施“两湾带动、两城同建”战略,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聘请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修编,确立了“城市北上、工业南下、跨河发展、两翼生态”的发展布局,明确了“建设品质城市、创造品位生活”的发展目标。注重沿河均衡发展,实施了“以河为轴、两城同建”发展战略,启动了月澜湾、龙湾新区两个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带动整个城市未来发展,整个县城形成了“一河、双心、六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近年来,全县累计投资260亿元,实施配套工程170余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环境更加宜业宜居。据统计,近年来沂水县城区年成交商品房达70余万平方米,农民成为购房主力军,占比达70%以上。其中,今年成交商品房可突破100万平方米。
二、积极培育特色小镇,打造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阵地
以新一轮城镇化总体规划修编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为契机,充分挖掘各镇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进行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载体功能,提升镇驻地公共服务水平,使小城镇成为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阵地。一是综合强镇驱动型。充分发挥城区乡镇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园区,近年来打造的庐山园区落地项目30多个,就地就近转移接纳农村劳动力上万人。二是优先发展示范型。把全国重点镇马站镇和省级示范镇许家湖镇当做“小城市” 来培育,在上级重点扶持的基础上,县里在土地、配套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确保重点镇、示范镇领先发展。示范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公共设施配套、社区建设同步跟进,人口吸纳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已转移农业人口1.2万人。三是旅游小镇带动型。立足各类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业转型突破,重点推进了院东头沂蒙风情小镇、泉庄崮乡传奇小镇、四十里郁金香面包小镇等旅游小镇建设。其中,沂蒙风情旅游小镇—院东头镇凭借境内拥有8处2A级以上景区的优势,引领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直接从业人员2000余人,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从业人员8000余人。崮乡传奇小镇—泉庄镇依托 “天上王城”景区,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休闲的发展格局,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7800余人。四是“飞地经济”拓展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引资方、落地方利益分成机制,按7:3分享比例,把经济开发区和项目集中区作为“飞入地”,把有项目但无落地条件的乡镇作为“飞出地”,推动项目入园区、户口飞城镇。目前,各乡镇在开发区全部建有落地项目,2016年,各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均超过3500万元。五是农业园区承载型。坚持以A级景区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农业技术人员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聚集,累计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94处,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支撑力
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举,“四化”同步协调推进,将产城融合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引擎。一是坚持工业带动。近年来,我县以“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围绕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矿产加工、高端食品“四大版块”,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形成了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4大园区和以青岛保税港区为龙头的4个企业创业园,园区总面积达 80平方公里。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64家,永丰轮胎、歌尔声学等一大批企业成为安置就业的重要载体,其中永丰轮胎公司吸纳务工人员3000余人、歌尔声学用人近6000人。二是坚持服务业拉动。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把县城和小城镇作为景点来建设,加快推动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转变,成功创建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目前全县共建成开放景区33处,其中4A级6处,居全省县级首位,2016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共培育了龙冈旅游、亲情沂蒙、山水沂蒙三大旅游集团。其中,龙冈旅游集团于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全省第一家借助境外上市旅游企业,目前集团下属17家经营实体,提供就业岗位1800个。三是坚持现代农业推动。把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生产经营规模化,加快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重点突破沂河两岸、峙密河和马连河流域高效农业综合开发,打造了以县城为中心、以沂河为轴线围城30公里的休闲观光高效设施农业经济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
四、坚持创新引领,激活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源动力
作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沂水县坚持改革创新引领,不断健全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着力增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搞好土地综合利用。创新推行“节地发展20模式”,大力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和低丘缓坡利用,近几年每年的供地量都在4000亩以上,确保了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同时,多方保障农民权益,对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三个不变”,让进城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强化金融保障。借助全省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县机遇,积极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建立了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融资平台,实施了龙湾新区PPP投融资模式,与农发行中长期合作融资23亿元,全力推进“一馆三中心”等大型公建以及综合管廊等配套项目建设。创新激励引导机制,县财政列拨5000万元,分别设立了小城镇建设、旅游发展、电子商务、现代园区农业等专项引导资金,对优先发展重点镇进行重点倾斜,对其他小城镇进行以奖代补,确保了城镇建设资金需求。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条件。投资10.6亿元,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规划投资8.5亿元,加快推进解决大班额、“改薄”和农村学校取暖问题。近年来,我县高考名校进线人数、一本进线人数、万人比均居临沂市首位。2016年,有8名优秀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合理设置医疗服务网点,实现村级医疗服务点全覆盖,成为全省首批分级诊疗试点县。同时,我县也是全省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建有规模较大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2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9处,确保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四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积极优化落户政策,创新落户方式,简化落户程序,畅通落户渠道,充分保障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助推有意愿有能力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五是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实现了天网工程、交警视频、建筑工地视频等互联互通,形成了对城市管理的全方位监督和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