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部署,莒南县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莒南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要求及本县实际情况,2016年4月份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年转移农村人口1.6万人,力争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对此莒南县委、县政府多管齐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并下大力气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一系列问题,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有盼头”。
给予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的“红利”。农业转移人口关键性的第一步要解决他们的进城“福利”,不仅让他们享受到更优质的生存、生活环境,而且要让他们真正享有城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他们虽然脱离土地依附,为了让农业转移人口不必担心进城后失去原有生活保障,通过政策确定“三权”不变,从而打消农民顾虑、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在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提高技能、进城就业、自主创业,增强政策保障力度,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并建立了政府、企业、个人分担机制。
让外来务工人员“进的来,留得下”。莒南县借力“双城同建”,着力打造幸福家园,圆百姓安居梦。先后启动了10大片区和5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已建设完成3000套公租房。能住得下,是进城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核心问题;能就业,有更多收入来源,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莒南县经济开发区有规模以上企业89家,实现了2.46万人就业,吸引外来务工人员1.5万多人。为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能够留下来,迅速打造了龙泉花园社区,已入住1060多人,实现了水电暖气齐全,真正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进来,不再是城市的“候鸟”。今年重点打造卧佛云游小镇,通过旅游就实现了1000多户居民的就地城镇化。同时为外来外工人员来莒创业、返乡青年创业、农民进城就地创业和就地城镇化提供服务,今后必将成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增长极”。
实现就近农业转移人口的“安居”与“就业”。近年来,莒南县建立起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实数量挂钩机制,不断“盘活”农村的土地利用。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对旧宅基地和闲置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搞活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通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让农民不用进城就能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成果,实现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的生活模式。几年来,围绕农村新型社区,莒南县先后建设了安心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渊子崖现代农业示范园等20多个产业园区,有2万多社区居民实现本地就业,过上了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的城镇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