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南县紧紧围绕“12345”城镇化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从而促使我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稳步推进。根据临沂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今年年度目标外来务工人员9100人,就地转移农业人口3200人。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的推进中。
提速县城扩容,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先后编制完成了临海新城、物流园区、城东片区、经济开发区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莒南县全面启动了12.1平方公里的临海新城建设,科学引领了新一轮城市建设。对城市重点区域,在编制控规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设计,在城市空间组织、建筑形态、环境协调等方面,
实现了城市规划管理方式由单一的控规管理向控规加城市设计的转变,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了超前指导。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谋划新建阜丰时代城、新城安置楼、县人民医院等一批工程项目,扩大县城承载力,增强吸聚能力。同时高标准建成公园、活动中心等一批配套工程,县城基础设施承载力、人居环境吸聚力大幅增强。有力地吸引并保障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
强化社会保障,确保转移人口“进得来”。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提高技能、进城就业、自主创业,增强政策保障力度,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尤其对新落户城镇人员及转移人口给予重点保障,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并且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优先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和相关医疗救助,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使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有奔头。
促使就地城镇化,保证转移人口“留得住”。在推进农民就地市民化的工作中,莒南县注重农民“安居”的同时,更加注重“乐业”,就地就近发展集约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农业的就业空间,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方便社区居民就业创业,逐步实现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以板泉庞疃社区为例,近年来,该社区以发展民营企业为主导,桑蚕生产、大棚养殖为辅助,多业并举发展社区经济,着力打造“工业主导型”新农村。目前,整个社区民营企业发展到50 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600多人,打造了造纸、纸箱、制铝、胶木粉、塑钢等多个产业,形成了“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的新气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地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