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建设,依托莒南水资源,发挥水优势,努力把莒南建设成宜居美丽新城。按照“经济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先行”理念,重点把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把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盘活水系资源、激发城市活力、打造宜居地的关键抓手,整体推进“水、滩、岸、路、堤、景”,着力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依的宜居家园,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一是实施流水畅通工程,综合治理河道。例如以前的鸡龙河湿地公园曾是一片蚊蝇滋生、垃圾遍布之地。按照“一河、两带、四区、多点”的构想,对鸡龙河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规划布局,打造湿地生态、绿色生态长廊,兼容湿地公园和城市漫步休闲功能,突出小品节点的风情韵味,彰显城市生态魅力,不仅提
高了河道防洪能力,更是改善了生态环境。莒南县投资 3.7 亿元开工建设鸡龙河防洪生态工程,完成了 120万m³的河道开挖、13.9公里的挡土墙砌筑、21道拦河坝和2座橡胶坝建设,在 13.9公里河道内形成水域面积 1600 余亩,蓄水 310 多万m³。这座占地1277.5公顷的公园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9200余吨,释放氧气6600余吨,先后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2A景区、省级城市湿地公园。而如今,湿地中如镜般的水面,倒映出当下莒南独特的发展姿态。
二是围绕城区建设,做美河道景观。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河道筑坝蓄水、建园添绿、造景增靓,建成景观水面45处,沿河绿化小区27处,全县水岸绿化率达96.9%。在县城西部、东部、北部、中部相继实施了总投资1.2亿元的磐龙河水系工程、总投资5亿元的白马河环保生态园工程、总投资6亿元的龙王河生态工程、总投资3亿元的卧龙河治理工程,形成了“五河汇城”、“三面湿地一面城”的大景观,“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秀美画卷正在全面展开。从白马河到龙王河60公里的生态水系长廊全线贯通后,莒南打造国家级生态宜居城市的条件更加有利。
三是围绕旅游开发,做美水域景观。莒南县坚持将水系治理与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成功打造国家4A景区1处、2A景区2处。通过对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地考察,结合我县的实地情况,先期重点打造卧佛云游仙居小镇,该小镇总占地面积3.9平方公
里,计划总投资40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15亿元,重点建设卧佛寺公园、大地乡居、佛光山色三大项目;依托山、水、林、田、寺、佛、阁七大自然禀赋,着力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旅游、社区、历史于一体的旅游经济“升级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建设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停车场和园林绿化植草沟等设施,既提升了景观效果,又能更好地滞留雨水,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白马河湿地公园以中水养湿地、以湿地净化水的工作思路,运用“河、道、丘、林”四大要素,设计多层自然跌水,打造了“一水串五园、一线连多点”的景观,是旅游、环保、生态紧密结合的自然综合体。同时,紧扣天佛风景区和卧佛寺公园发展主题,注重石泉湖水库、卧佛寺水库开发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依景而建,相得益彰,建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景观美丽的水生态风景区。另外全县还打造了龙王河湿地公园、磐龙湖湿地公园、浔河湿地公园等景区,分别都以水系建设为依托,兼容生态环保突出休闲娱乐,形成一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秀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