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沭县坚持“连线连片、分期分批、示范带动、梯度推进”的原则,采取“三多四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村居道路硬化和改厕工作深入开展,全县已完成农村改厕2.7万户,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2.3万户的任务目标,村居硬化道路面积已达108.2万平方米,6月底前可全面完成全年任务,4月27日,临沂市在临沭县召开农村改厕及道路硬化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广临沭硬化改厕工作经验。
多条渠道筹资金。按照“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群众合理负担”的筹资机制,积极整合各类资金,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县财政今年拿出8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硬化、农村改厕的工作奖补,奖补的具体标准为主次街道35元/每平方米,巷道15元/每平方米。农村改厕除享受省市补助外,每完成一户县级补助300元。
多种渠道教技术。要求各镇街、村居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并明确规定村居所有街巷必须采用商品混凝土硬化,主要街道硬化宽度5米,次要街道宽度为4米,厚度不低于18厘米,小巷硬化宽度2.5米,厚度不低于12厘米,硬化完成后要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排水等附属设施。改厕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鼓励采用环保、实用、无后续费用的一体化处理设备,采取其他设备的,做好后期管理配套服务工作,确保做到长期实用、可持续推广。为确保建设改造标准要求落实到位,临沭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村居道路硬化和改厕工作实施方案、项目流程、施工技术要点、奖补政策、考核细则等结集成册,编印了《临沭县村居道路硬化“户户通”及改厕工作指导手册》,用于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同时,将硬化和改厕施工技术要点制作成彩色技术指导图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导开展工作。全县先后印发指导手册1250份,彩色技术指导图册1000份。将现场培训会议开到村庄施工现场,培训到镇村两级干部和施工人员。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多种形式的指导培训,有效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工作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多项措施强监管。着力强化对硬化改厕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首先,严格申报程序。按照村申报、镇汇总、县审核的程序申报户户通硬化及改厕工程,经审核合格的给予立项,工程完工后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组织验收。其次,公开招标投标。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队伍,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农村改厕则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采购工业化生产的双瓮式、三格式环保厕所设备,保证改厕质量,全县共有7个镇采用了工业化生产设备。第三,严把工程质量。所有工程均聘任专业监理公司进行现场监理,保证工程质量。县里派出技术督导组,采取定期检查、重点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各镇街也分别组织了技术队伍,抓好工程质量和督查工作,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共把质量关的良好局面。第四,抓好工程管理。实行一周一调度通报,一月一现场观摩的形式,对硬化改厕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对所有硬化改厕的村居和农户逐一建档立卡,一户一档,登记在册,纳入规范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县住建局注重做好结合文章,把硬化改厕工作与生态文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结亲连心和精准扶贫四个着力点相结合,实现配套一体,综合治理。把硬化和改厕工作与美丽村庄连片整治、优美线路提升、水域环境生态治理、小城镇提质扩容和农村社区配套等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行动紧密结合,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整体打造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乡村;道路硬化前同步实施“五堆”清理,硬化过程同步设计自来水、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系统,硬化完成后对道路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升道路的服务功能和美化效果。结亲连心活动联系单位对村居硬化改厕工作进行督导帮扶,与镇村干部同时参加培训,全程参与工程施工监督和管理;对选定的30个重点贫困村给予政策资金倾斜,县里对实施“户户通”硬化改造整治的贫困村,在同等享受县里奖补政策的同时,另外享受平均每个村30万元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