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县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和改厕工作的统一部署,郯城县省派第一书记立足自身优势,扎实做好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和改厕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工作率先启动。7月23日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之后,挂职县委副书记乐江华带领14名省派第一书记、驻点乡镇的党委书记和县委农工办、县交通运输局等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先后到平邑县、沂南县考察学习,发动省派第一书记对标先进,自我加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做好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和改厕工作。省派第一书记纷纷召开村支部会议和村委会、村民代表会,把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和改厕工作作为任职工作的重点,主动与所在乡镇沟通对接,制定本村实施方案,明确完成时限,集中力量全力推进,确保在资金支持、工程质量、工作进度等方面走在全县前列,努力
把省派第一书记村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的样板村、典型村。
二是多方增加投入。省派第一书记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努力减轻村庄和农户负担。对硬化“户户通”和改厕,区别不同情况,对因客观条件限制、实施成本高的适当提高奖补标准。省政协五个帮扶村除全力推进“户户通”和改厕外,还高标准配套实施了排水沟、道路绿化、亮化等工程。同时,结合省里给每个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的“2公里路”70万元建设资金的支持措施,对村内主要道路先行建设。
三是打造样板工程。据统计,14个省帮扶村共需硬化街道面积 41.8万平方米,改厕4712户。“硬化+改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省派第一书记邀请县委农工办和县住建、城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对村内道路进行现场丈量查验,精心绘制施工平面图,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制定施工方案,筛选施工队伍,严把石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关。每个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都成立了由省派第一书记、村内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监督小组,从原料采购到施工现场实行全程监督,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进展情况,确保建成群众满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