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南县大力实施“12345”城镇化发展战略,把大店、板泉两个示范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两个县域副中心,取得了明显成效。7月21日,大店镇、板泉镇均被住建部评为国家级重点镇。
一是发展方向布局更加明确。在两镇全面编制或修编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以及镇区供水、排水、供气、环卫、中小学教育、农村新型社区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的基础上,2014年,大店镇以被列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试点镇为契机,强化规划引领,着力做好空间规划布局,进一步编制完成了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风貌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镇容村貌特色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环境规划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发展规划;板泉镇修编完成了《板泉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努力建成板泉镇集居住生活、商贸服务、旅游休闲和工业集聚为一体的综合区进行科学规划。通过一系列规划编制,大店镇明确了县域副中心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古镇庄园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确立了“一心、一组团、两轴、五片区”的空间结构和“一带、两轴、五区”的布局结构;板泉镇确立了 “两城一区两园一带”的建设思路和打造莒南县域次中心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临沂东翼区域性工贸重镇、莒南西部次中心”的城镇性质,勾画了总面积8.47平方公里、镇区3-5万人口的“小城镇”发展框架。
二是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壮大。2014年,大店镇以大店工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平台,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规划建设了“两区两带、八大特色基地”为构架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互动并进的新产业格局,镇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年新增企业40家,引进项目12个,合同利用资金15.8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39.18亿元,同比增长20.15%;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3亿元,同比增长23.2%;国地两税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33%。板泉镇按照“接二连三”的要求,立足生态高效,调结构,创特色,规划建设了占地167公顷的板泉产业聚集园,重点打造渊子崖现代农业示范园、新殷庄农业观光园、沿沭河有机高效生态农业带“两园一带”特色农业片区,形成了柳编、木器加工、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全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6个,合同引资近100亿元;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4.6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公共财政收入7364万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23.81%;国地两税完成1亿元,同比增长75.48%。
三是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大店镇累计完成投资2.5多亿元,有效调动社会资金277.4万元,对镇区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对莒阿路大店段进行了拓宽硬化、绿化,完成浔河南岸10公里道路硬化,建设完成了黄芦河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进一步完善了供水、供气、供热、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镇16个社区、2个特色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6.97%,公共道路路灯安装率达到91.86%;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2.93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9.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6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33.4%、燃气普及率达到89%。全镇供水管网建设已实现全覆盖,集中供水率和水质合格率均达100%。板泉镇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7300万元、公共服务设施投资9800万元,加快推进村级道路、工业大道、岚济路、莒阿路、板前路等道路改造提升,新硬化道路面积8.4万平方米。全镇62个自然村实现户户正常通水,用水普及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17个社区全部实现村村通,道路硬化率达到95%。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5%,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7平方米、道路亮化率达100%、供热率达到30%、燃气率达到75%。
四是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与示范镇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社保、设施、医疗卫生、养老、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2014年,大店镇共办理低保人口4297人,发放低保金 567万元,新农保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参保率均达100%。开工建设大店一中、二中餐厅楼,现已全部投入使用,使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全省中小学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大店镇召开。重点建设了清华苑、花园、街疃、翰林苑等4个精品社区,全部实施“五项六化”工程,社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实施完成了浔河湿地工程,打造了一条17公里的浔河景观带,对全镇46条大小河流进行了水域环境整治,城镇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82元,同比增长20.68%。板泉镇先后为全镇3.5万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对全镇90多家企业进行了年度审查,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余起;先后开展职成教育60余场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办理事项10万余件,代理事项180余件,受理咨询1.7万余起。改造完善了镇驻地幸福广场,庞疃社区、卞家涝坡村、王彭蒋村、龙窝村、渊子崖村文化广场,建设完成了文化活动中心、三星级敬老院和校舍标准化项目等,在全镇实施了27个校舍标准化建设项目。对全镇境内6条河流和重点沿线进行环境整治,新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700余亩,全镇绿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1元,同比增长20.19%。
五是运行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加快大店镇、板泉镇两个示范镇建设,莒南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示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示范镇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莒南县关于加快示范镇(重点镇)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大力支持示范镇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一月一次在示范镇建设现场办公,专门安排部署具体的推进措施。县直51个部门确立了227个帮扶项目,在规划、建设、交通、环境整治等诸多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努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为大店镇、板泉镇落实土地指标99.8亩,首批示范镇50亩指标和第二批40亩指标均已落实到位。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省市配套资金、奖补资金3200万元的基础上,莒南县再拿出配套资金1600万元,全部用于大店镇、板泉镇规划编制、社会事业和市政设施建设。另外,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社会抚养费等非税收入,现属市以下部分的,除按国家和省规定有明确用途外,全部用于大店镇、板泉镇建设。积极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先后为大店镇下放权限131项,为板泉镇下放管理权限32项,并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有效推进了大店、板泉两个示范镇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