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上版排水规划自2013年完成编制以来,国家多次发布排水系统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山东省结合国家要求及本省实际情况,也相继发布了山东省排水系统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
国家和省市政策均对排水设施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相关部署要求,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和有效落地,进一步满足建设韧性城市的需要,我局组织编制了《临沂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解读
1问:本次规划期限,近远期是如何划分的?
答: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2021-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近远期划分与《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保持一致。
2问:本次规划的范围及面积多大?
答:本次规划范围包含中心城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沂河新区部分区域,规划面积728平方千米。
3问:本次规划实施后达到什么目标?
答:本次规划雨水工程以彻底解决规划范围内涝积水为目标,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2年一遇内的降雨时,地面没有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30年一遇以内的降雨时,城市道路积水不超过15cm, 雨停后最大允许排干时间中心城区2小时,中心城重要地区1小时,交通枢纽0.5小时。
本次规划污水工程以提高城市污水综合治理能力,实现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要求为目标,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统一,恢复市内河道水体的生态功能。
规划到2025年,临沂市内河道水体全面恢复其生态功能,城区实现雨污分流。
4问:规划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本次规划拟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洪涝并存系统性风险较大,包括防洪压力大、内河排水受限、调蓄空间不足等问题;问题二: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化不足,包括排水管网不健全、排水设施能力不足、灰色设施为主等问题;问题三:城市水环境整治需持续发力,包括内河水质难保持、河道水系连通性不足、水系生态差、污水收集效能低、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
5问:本次规划针对雨水工程、城市防涝系统、污水工程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内容?
答:(一)雨水工程具体规划内容:近期规划以建设雨水管网为重点,新建雨水管网总长609.3公里,形成区域排水骨架,远期规划新建雨水管网总长2221.5公里,形成较为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对内涝风险区域及易淹区域规划雨水泵站38座,总强排能力达到1422.3立方米/秒。
(二)城市防涝系统具体规划内容:近期规划治理河道12条,总长约 159.1公里;新建下凹式绿地227公顷;新建人工湿地295公顷;新增透水性广场48公顷;新增可渗透地面130公顷;建设行泄通道9 条,总长约20.8公里;新建雨水调蓄池10座,总调蓄容积22.5万立方米;基本建成临沂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远期规划雨水调蓄池16座,总调蓄容积25.9,形成有效的初期雨水收集体系。
(三)污水工程具体规划内容:近期规划新建污水管道633.3公里,新建扩建6座污水处理厂,建设1座污水提升泵站,近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9.3万吨/日。远期规划新建污水管道840.8公里,扩建7座污水处理厂,远期污水处理能力154.3万吨/日。按照“优水优先、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原则,将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优先用于市政杂用、绿化和河湖环境用水。近期规划建设 17座再生水厂,配套中水管网总长约98.03公里,总供水能力55.5万吨/日。远期规划建设20座再生水厂,配套中水管网总长约243.58 公里,总供水能力91.5万吨/日,实现再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编制进度
目前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和临沂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4年第2次会议审查,一致认为该规划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合理,规划图件及内容符合国家及省相关规划要求,对临沂市排水设施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原则同意该规划,2024年12月19日经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四、意见征集情况
我局按程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4年3月18日至4月17日,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相关意见建议。
五、效果预评估
《规划》实施后,可有效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实现雨水入河、污水进厂,雨污水各行其道,大力推动老旧管网修复以及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提高再生水利用率;通过排涝设施建设、开辟涝水行泄通道、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完善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体系,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实现一城一网、一城一图,统筹各部门协同治水,建设防汛指挥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实时传输效率,构建合理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与通达的传输机制。